邀请报告

清华大学许华平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陈晓东教授应邀到访并做学术报告

发文时间:2018-10-31

 201872日下午,应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石峰教授邀请,清华大学许华平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陈晓东教授来校访问并分别做了题为响应性含硒/碲高分子“Mechano-adaptable Materials for Flexible and Conformal Electronics”的精彩报告。bwin必赢中国官网副院长徐福建教授等多位老师应邀出席了本次报告。

许华平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从富硒桔子和茶叶谈起,向我们介绍了硒这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的相关性质。由于C-Se键和Se-Se键的键能较低、化学键比较活泼,使得含硒高分子成为一类特殊的材料,具有许多独特和优异的性质。他们通过多种途径将硒元素引入聚合物中,发展含硒高分子的合成化学,开展了含硒高分子在氧化、还原以及热辐照等多重**响应材料方面的研究。同时,通过单分子力谱表征Au-S/Se/Te键的键能,参考键能的高低进行新的动态共价键的设计,进一步合成了含有Se-N共价键高分子材料,其远程自修复性能证明了Se-N键的动态可逆性质。许华平老师研究团队围绕着含硒/碲高分子的设计、合成及组装开展研究,开发其在药物可控释放、动态响应材料及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的潜在应用,形成了特色(Te Se鲜明的研究方向。

陈晓东教授报告围绕其在柔性电子器件方面的研究工作展开。在报告中,陈晓东教授首先阐述了柔性电子器件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及面临的柔性差、使用寿命短及生物相容性差等挑战。针对上述挑战,陈晓东老师团队提出了柔性基底与导电金属的镶嵌模型,利用金热沉积过程中的辐照热对基底进行加热固化,使金纳米粒子部分地包裹在弹性体基底中,形成了基底-复合物-金属的内嵌模式,大大增强了电极与基底本身的粘附力,明显改提高了柔性电子器件的拉伸稳定性和信号质量。面对研究中发现的生理条件下柔性电极阻抗增大的问题,进一步将电极材料从金属变为导电高分子聚吡咯(Ppy),实现了生理条件下阻抗的长时间稳定,同时电极和基底的黏附力增强,提高了柔性器件稳定性和拉伸性能,用这一方法制备的传感器在小鼠脑电波检测等应用中已取得良好效果,未来有望在医学检测及人工手臂控制等生物医药领域发挥重要作用。